
懷集縣汶朗鎮(zhèn)汶朗村新貌。
張榮君:“不落一戶,不掉一人”
“手術還是要做,等手術做完后我第一個來看望你。”
4月15日一大早,肇慶高新區(qū)扶貧辦主任張榮君和詩洞鎮(zhèn)扶貧工作隊干部李品來到了詩洞鎮(zhèn)金沙村貧困戶孔凡海的家里??追埠=衲?5歲,無妻兒,與82歲的老母親相依為命,靠收廢品為生,為一般貧困戶??追埠;加叙逇猓t(yī)生一直建議他動手術,但由于家庭經(jīng)濟拮據(jù)只能一直拖著,張榮君聽后鼓勵他,同時交代駐村干部為孔凡海提供一個1500元/月的保潔員崗位,費用由高新區(qū)幫扶單位提供。
在金沙村忙碌了一個上午后,草草吃完午飯,張榮君讓其他同行人員留下休息,顧不得一身疲憊,與李品分乘摩托車馬不停蹄直奔實源村天堂自然村。
據(jù)李品介紹,天堂自然村路陡林密,從詩洞鎮(zhèn)圩鎮(zhèn)駕車到實源村委會需1小時,然后從實源村乘摩托車到天堂村又得花一個多小時,中途還得步行一段山路,山路崎嶇陡峭,人往下看確實心驚膽戰(zhàn),雨后泥濘滿地,使得原本又陡又窄的山路更加難行,張榮君二人的摩托車推行了好幾次,眼看車輛無法繼續(xù)前行,二人在村干部的帶領下一步一個腳印踏著坑坑洼洼的山路終于到達天堂自然村。
目前,天堂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3戶,7年前,天堂村的民房全部為泥磚房,每遇狂風暴雨危機四伏,部分外出務工賺了錢的村民也陸續(xù)在城鎮(zhèn)買房搬遷了,剩下的幾戶成了貧中之貧、困中之困戶。這幾年通過高新區(qū)的對口精準扶貧,村民泥磚房全部換成了紅磚房。村中的貧困戶中李益成戶最為困難,戶主李益成夫妻均70多歲了,一家3口,為一般貧困戶,其兒子50多歲單身一人,為家庭唯一勞動力,靠打散工度日。
張榮君與李益成老人促膝交談:“最近生活怎么樣?下雨天有什么困難?”還詳細了解該戶生活狀況和家庭經(jīng)濟來源,得知困難后,當即協(xié)調工作隊為李益成戶提供1500元/月工資的保潔員崗位。李益成老人聽后臉上笑開了花,緊握著張榮君的手說:“謝謝黨,謝謝你們,遠道而來,為我們送溫暖,讓我們真正感到溫暖,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關懷。”“
天堂村的名字乍一聽很美好,但現(xiàn)實卻如此殘酷,天堂村的貧困戶實在不容易,交通不便、路途遙遠,回去的人不容易,出來的人也不容易。隔山隔水但隔不了扶貧干部的心,也阻隔不了扶貧干部們扶貧攻堅的步伐,扶貧路上‘不落一戶、不掉一人’是我們共產(chǎn)黨人扶貧的初心。”張榮君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