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集多部門聯(lián)動“五位一體”打擊詐騙 警家攜手助涉詐人員改邪歸正

大中專院校學生是詐騙分子的目標之一,需提高警惕加強防范。圖為民警走進校園宣傳防詐騙知識。西江日報通訊員供圖
近日,記者了解到,懷集縣公安局與多部門聯(lián)動,秉持“打、防、管、控、宣”五位一體工作職責,實現(xiàn)“以專制專、以快制快”職能,快速止付、快速偵破、盡最大力度挽回群損失。同時,警方家屬攜手感化教育涉詐人員,使之回歸正道。
據(jù)資料顯示,現(xiàn)今,懷集縣出現(xiàn)的主要詐騙類型分別有代辦信用卡、貸款類,投資理財類,網絡刷單類,冒充公檢法類,注銷平臺貸款類,殺豬盤(網絡交友誘導網絡賭博、投資)等。“例如注銷平臺貸款類的詐騙案件,詐騙對象多為‘90后’青年群體或剛大學畢業(yè)生為主。”懷集縣公安局刑偵大隊相關負責人介紹,犯罪嫌疑人多以幫受害人注銷貸款賬號、清空貸款額度、影響個人征信等理由,誘導受害人添加QQ、微信等來操作注銷流程,受害人受騙后按照“客服”操作,從各大網貸平臺借貸轉賬到指定賬戶實施詐騙。
懷集縣公安局認為,在電信網絡詐騙方面,應以預防為主,加強電信網絡宣傳,筑牢防范意識。但警家攜手,感化涉詐人員,使其改邪歸正,重回正道,更是其反詐工作的關鍵。
2019年5月,趙某因涉嫌詐騙罪被懷集縣公安局刑事拘留,同年6月被執(zhí)行逮捕。趙某被抓捕時一直都不肯承認自己的犯罪行為,當民警將證據(jù)擺出來時,他才承認對別人實施了詐騙。
“后來,趙某的媽媽周女士主動向民警提出,一定要好好教育兒子,要兒子敢于承擔責任。”懷集縣公安局負責人表示,在民警的幫教下,趙某意識到了自己的違法行為,并作出深刻反省。
記者了解到,懷集縣公安機關扎實推進“颶風2020” “凈網2020”等專項行動,不斷加大電信網絡詐騙的打擊力度。
西江日報記者 夏紫怡 通訊員 鄧嘉浩
肇慶市反詐中心建起“防火墻” 假警察正在作案真警察“空中”攔截
面對假警察瘋狂作案,真警察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后”,挽回不少當事人的經濟受損。
5月6日,廣寧居民陳女士收到一條驗證短信,正當她感到疑 惑時,一名自稱“郵政銀 行工作人員”打來電話,稱她開通了很多銀行卡涉嫌犯罪,要接受“上海公安部門”調查。
陳女士說,她還沒有反應過來,就有“上海公安局民警”打來電話稱她涉嫌洗黑錢,心底防線徹底被擊破。按對方操作添加“辦案民警”QQ后,發(fā)現(xiàn)其相冊里有執(zhí)法和“上海公安”辦公場所的照片,她開始相信了。
陳女士打開對方指定的網頁鏈接,顯示“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檢察院”字樣,并在當中的“公安部專案通緝令”網頁上,看到自己的刑事逮捕令、凍結管制令,這下她傻眼了。
就在此時,陳女士涉嫌被電信詐騙的信息已被肇慶市反詐中心截獲。廣寧警方接到指令后,馬上聯(lián)系陳女士。當陳女士看到真民警后,才知道陷入電信詐騙。由于警方反應迅速,陳女士才避免了經濟損失。
5月8日,四會市民周女士遭遇同樣套路的電信詐騙。據(jù)四會市公安局刑偵大隊反詐中隊民警梁錦棠介紹,當時周女士接到自稱是銀行貸款部工作人員,稱她貸款2萬元,接著掛斷電話。不一會兒,另一個自稱“上海公安民警”的電話打入,稱周女士在多家銀行貸了280萬元用于洗黑錢。對方還威脅說“不配合調查就上門逮捕”,周女士竟相信了,陷入了前文案例陳女士相同的套路。
當?shù)弥芘恐挥?萬多元存款時,“上海民警”似乎心有不甘,繼續(xù)套問其信用卡和網貸額度,企圖套現(xiàn)。正當周女士即將匯錢時,真民警及時出現(xiàn)。周女士才恍然大悟。
“我們收到肇慶市反詐中心預警信息后,立即啟動反詐聯(lián)動機制,會同網安部門和轄區(qū)派出所爭分奪秒尋找周女士。”梁錦棠說,幸好民警及時趕到,再過十多分鐘,周女士很可能損失20多萬元。
梁錦棠分析,冒充公檢法工作人員進行的電信詐騙經常見諸報端,公安也宣傳,市民都知道,但發(fā)生在自己身上就不知所措,這與市民的法律意識不全面有關。如市民遇此情況,可撥打96110或110報警。
西江日報記者 楊麗娟 通訊員 高健明
反詐騙民警介紹如何識別騙局 “男朋友”騙走她520萬元
梁戰(zhàn)任職肇慶市公安局大旺分局刑事偵查大隊,從2015年開始負責電信詐騙案件偵辦,破獲不少詐騙案件。如何識別騙局,預防受騙上當?近日,記者采訪了他。
在梁戰(zhàn)的辦案生涯中,有一件事令他印象深刻。“我轄區(qū)大齡青年陳芳經濟實力雄厚,但感情并不如意。一次,她通過網絡結識了一名牛姓帥哥,在對方無微不至的關心下,兩人確定了戀愛關系,讓陳芳不知不覺陷入詐騙的泥潭中。當兩人聊起如何賺錢時,牛某稱其能通過網絡賭博平臺的漏洞來賺錢。陳芳半信半疑,后來試過幾次小本投入,發(fā)現(xiàn)很快拿到回報,于是深信不疑,不斷往賭博網站充值,金額高達520多萬元。”
有一天,該平臺顯示“系統(tǒng)更新無法提現(xiàn)”,陳芳嘗試聯(lián)系牛某,對方人間蒸發(fā),她才意識到被騙。后來盡管警方破了案,但追回的金額有限,損失慘重。
“案件中,牛某利用陳芳的信任以及小惠小利,最終達到‘放長線釣大魚’的目的。”梁戰(zhàn)提醒,詐騙團伙最喜歡盯上大齡未婚男女,特別是渴望尋找伴侶的群體,“網上征婚交友,涉及借錢、投資、賭博、炒股等,基本都是詐騙。”
“網貸”也是當前流行的詐騙方式。梁戰(zhàn)回憶,市民翁強接到一個自稱銀行客服的電話,稱銀行有數(shù)萬元的小額貸款,網上申請后即可放貸。翁強正急于用錢,便按照對方的要求操作申請。過程中,對方提出需要繳納“激活費”“驗證費”等才能發(fā)放,一步步套取翁強的金錢。梁戰(zhàn)分析,犯罪嫌疑人利用了翁強急于用錢的心理,以及“小錢不出大錢不入”的僥幸心態(tài),“事實證明,做什么事都要走正規(guī)渠道。輕信網絡貸款,只會害了自己。
“常見的還有假扮公職人員實施詐騙。”梁戰(zhàn)說,肇慶居民王三接到自稱是北京公安打來的電話,稱其涉嫌一宗“非法洗錢”案,并給他發(fā)來“通緝令”。王某一來害怕被“逮捕”,二來認為“清者自清”,于是按照騙子的要求,把5萬元轉到對方提供的“公安局安全賬戶”上,因為對方稱“查實清白后可將錢退回”。結果石沉大海。“凡是自稱公檢法要求匯款的,就是詐騙!”梁戰(zhàn)語氣堅定地說。
數(shù)據(jù)顯示:在肇慶高新區(qū),近三年來的詐騙案件中,被騙者的年齡在20到30歲之間,男性占62%,女性占38%。數(shù)據(jù)說明,年輕人或因閱歷淺,見識不多,更容易受騙,女性比男性相對理智。“不管你學歷和智商有多高,都有可能成為騙子的獵物,只是暫時沒有遇到對的劇本而已。所以,多學反詐騙知識,才是保護錢袋子的關鍵。”梁戰(zhàn)強調。
(因保護隱私,文中提到的名字為化名)
西江日報記者 楊永新 通訊員 何志凌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