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肇慶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楊樂祺
4月11日,來自肇慶市懷集縣的“00后”小伙子梁弘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南部戰(zhàn)區(qū)總醫(yī)院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成為肇慶市第32例、廣東省第2280例、全國第19797例捐獻者。這份“生命火種”將為一名血液病患者帶去重生的希望。
受家庭教育影響,梁弘從小到大都盡自己所能參加各類公益活動。2021年,當時在廣東海洋大學讀大三的他參加了學校組織的無償獻血活動,并了解到造血干細胞捐獻,隨即留下血樣加入中華骨髓庫,成為一名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
直到2024年年中,梁弘接到肇慶市紅十字會通知,自己與一名患者造血干細胞初配型成功,他喜極而泣。 “對于我一個健康的年輕人來說只是一個小付出,卻能挽救另一個人的生命,我感覺很有意義。” 梁弘說。當時他還在網上檢索了很多關于捐獻造血干細胞的權威內容,把消息告訴了父母,并耐心對他們進行了科普。爸媽得知該做法不會損害個人身體健康后,表示全力支持。梁爸爸說:“我為有一個樂于助人的兒子感到驕傲!”
在高分辨配型通過與體檢合格后,梁弘嚴格按照要求調整生活習慣,每天保持一定的基礎體育鍛煉,保證充足睡眠,并加強營養(yǎng)補充,讓自己保持最佳身體狀態(tài)。
4月6日,梁弘在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廣東分庫志愿者、肇慶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和他父親的陪同下入住中國人民解放軍南部戰(zhàn)區(qū)總醫(yī)院,連續(xù)5天接受動員劑注射,積極配合醫(yī)護人員做好采集造血干細胞前的準備。
4月11日早上八點左右,梁弘在該院造血干細胞采集室內開始采集造血干細胞,歷時3小時,他成功完成了造血干細胞采集。這些承載著生命希望的“火種”由志愿者迅速接力送往患者所在醫(yī)院。
“我個人身體反應感覺不大,就好像抽了些血,回家后休息幾天,我就可以回單位上班了。”梁弘表示希望通過自己的行動,能鼓勵更多愛心人士加入中華骨髓庫,為更多血液病患者帶來生的希望。
肇慶市紅十字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謝躍紅表示,造血干細胞移植是治療白血病等嚴重血液疾病的一種較好治療方法,希望有更多的愛心人士加入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隊伍,用大愛拯救他人生命。
據了解,2016年我市成立了造血干細胞捐獻工作小組,并組建了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服務隊,主要負責志愿捐獻者的招募動員、知識宣傳、捐獻服務、血樣采集等工作。成立當年,肇慶市造血干細胞捐獻便實現零的突破,此后捐獻案例逐年上升。目前,累計造血干細胞血樣采集2000多人份,成功捐獻32例,20多名捐獻者獲全國無償捐獻造血干細胞奉獻獎和“肇慶身邊好人”稱號。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肇慶工作站多年獲評“廣東省造血干細胞捐獻工作優(yōu)質工作站”,在全省造血干細胞捐獻工作會議分享經驗。
近年來,我市紅十字會將造血干細胞捐獻工作作為品牌項目建設重點推進。肇慶市紅十字會呼吁,年齡在18至45周歲之間身體健康的市民,參加過無償獻血,只需要抽取10毫升血樣加入中華骨髓庫,就可以成為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用善行義舉重新點燃血液病患者的生命希望,傳遞人間溫暖,播撒大愛之光。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