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慶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萬濤
在肇慶市的雕刻藝術領域,有一位名叫張兆南的90后雕刻師,他以蘿卜、番薯等為創(chuàng)作材料,將普通食材化為精美藝術品,展現(xiàn)出了非凡的雕刻技藝。他以匠心獨運和不懈追求,賦予了蘿卜等普通食材全新的生命與靈魂,讓人們在欣賞雕刻的同時,也能感受到藝術的魅力和文化的底蘊。
張兆南從小就動手能力強,對雕刻藝術有著濃厚的興趣。初中畢業(yè)后,他選擇進入肇慶市技工學校學習烹飪,并開始接觸食品雕刻。多年的學習和實踐,讓他逐漸掌握了這門技藝的精髓,從花卉到動物,他的作品都充滿了靈性和美感。
在張兆南看來,食品雕刻不僅僅是對食材的加工處理,更是一種對美的追求和表達。他堅信,真正的藝術來源于自然,因此他常常走進大自然,用心觀察花鳥的神韻,捕捉它們的靈性和生命力。這種對大自然的敬畏和熱愛,讓他的作品充滿了生命力和靈性。
“有一天我路過寶月荷塘,荷花的香味吸引了我,從而也改變了我對荷花的傳統(tǒng)雕刻方式。”張兆南分享道。正是這次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讓他對荷花的形態(tài)和神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讓他在雕刻荷花時更加得心應手。
在雕刻過程中,張兆南特別注重定型的環(huán)節(jié)。他認為,定型是食品雕刻的關鍵所在,它決定了作品的最終效果和神韻。因此,他在定型時總是反復推敲、斟酌,力求讓作品既有張力又有自然之美。他善于捕捉食材的特點和神韻,通過巧妙的雕刻手法,將其化為生動逼真的藝術形象。
張兆南的作品風格多樣,既有花鳥魚蟲等自然元素的展現(xiàn),也有神話傳說等文化元素的融入。他巧妙利用蘿卜的質感、顏色和透明度,創(chuàng)作出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無論是盛開的花朵還是靈動的動物,都能讓人仿佛置身于自然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神韻和節(jié)奏。
除了個人的創(chuàng)作實踐,張兆南還積極傳承和推廣食品雕刻文化。他深知,食品雕刻是一門需要傳承和發(fā)揚的藝術,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影響力,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愛這門藝術。2018年,張兆南在端州城區(qū)成立了個人工作室——南藝雕刻,致力于培養(yǎng)更多的食品雕刻人才,讓更多的人能夠領略到食品雕刻的魅力。
俗話說:三年入行、五年懂行、十年稱王。能夠持之以恒地堅持雕刻藝術十余年,其中的艱辛很少有人能夠體會。但張兆南卻認為,能把熱愛的事情作為自己的事業(yè),對此感到很榮幸。而今,他培養(yǎng)的食品雕刻人才遍布全國各地,不少人現(xiàn)在還成為了行業(yè)里的佼佼者。
張兆南的努力得到了業(yè)界的認可。他的工作室被評為肇慶雕刻技術培訓基地,他本人也多次在國家級和省級雕刻大賽中獲獎。他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會有更多的人加入到這個行業(yè),共同推動食品雕刻文化的發(fā)展和傳承。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