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慶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萬濤
龍年第一個知識點,龍、龖、龘你都會讀嗎?日前,在央視發(fā)布的2024年春晚主題——“龍行龘龘,欣欣家國”中,生僻字“龘”(dá)成為刷屏熱詞。
龘,由三個龍字的繁體字形構成具有霸氣威武的意象,而“龍行龘龘”意為六條巨龍凌空而起,昂揚熱烈,無疑是對中國龍文化的一種生動體現(xiàn)。
在肇慶,也藏著很多龍元素,作為中國文化的代表性元素,已經(jīng)融入人們的衣食住行,來找找它們的身影吧!
非遺里的龍
新春佳節(jié),舞龍是人民喜聞樂見的民俗活動,寓意消災祈求吉祥。
肇慶是中國傳統(tǒng)舞龍活動的發(fā)源地之一,幾百年來世代相傳,形成了獨特的肇慶風俗舞龍文化。高要回龍鎮(zhèn)寬郊村的“寬郊舞龍”色彩斑斕體行威武、端州白石村的“舞火龍”熱鬧非凡、懷集“龍魚舞”游纏翻騰……
文物里的龍
從古之今,龍在中國人心中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在考古發(fā)掘中,龍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各種文物中,以其整體或部分為造型被廣泛用于器物裝飾中,肇慶市博物館就收藏有不少與龍有關的文物,像蟠龍紋鎏金銅帶鉤,是漢代的一件銅制品,長8.5厘米,整件物品呈長條形,蟠龍形首,圓餅鈕狀,鉤身為蟠龍形,局部鎏金。
1984年公布為肇慶市文物保護單位的護龍祖廟位于肇慶市端州區(qū)黃崗鎮(zhèn)前村,始建于清初,同治十年(1871)重修。四周古樹懷抱,環(huán)境清幽,有小溪潺潺流過,廟前遠眺,田園秀色一覽無遺。
悅城龍母誕是在肇慶市德慶縣悅城龍母祖廟定期舉行的傳統(tǒng)民俗活動,2011年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擴展項目名錄。悅城龍母祖廟始建于秦漢時期,現(xiàn)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4年被列為肇慶市文物保護單位的白沙龍母廟,位于端州區(qū)西郊龜頂山東側,南臨西江,該廟始建于南宋咸淳年(1265-1274年),后歷代有修葺,據(jù)說是眾多的龍母行宮中,規(guī)模最大,也是唯一一間皇帝賜封的行宮。
景區(qū)里的龍
在肇慶眾多地名和景區(qū)名中,帶有“龍”字的地方,你能說出幾個?
肇慶最有名氣的兩條龍莫過于五龍亭和鼎湖山的九龍寶鼎了,建于1959年的五龍亭,除主亭外,周圍四個亭的亭檐,都有屋脊獸——“龍”,俯瞰五龍亭像五條龍,亭頂也有了屋脊獸“龍”,
可謂是“龍”中有“龍”;位于鼎湖山寶鼎園內的九龍寶鼎鼎高6.68米,口徑5.58米,重16噸,口沿下有三組對稱龍紋,為六龍,加上三足頂端有三個大龍頭,共有九龍,往九龍寶鼎拋球許愿,寓意學子問鼎狀元。
除此以外,七星巖里還有龍巖洞、端溪龍皇硯,鼎湖山還有老龍?zhí)?,德慶還有盤龍峽、玉龍寨等。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