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慧怡在輔導學生學習。受訪者供圖
西江日報記者 戴福鈿
她是四會市城中街道沙尾小學教師蔡慧怡,也是一名熱心志愿者。多年來,她用心用情關愛學生,助力他們健康成長,同時,積極投身各項志愿服務以及公益活動,用實際行動詮釋了“95后”的責任與擔當,奉獻青春力量。
“阿瑤,我又來啦。”近日,蔡慧怡如往常般,帶著大包小包學習用具以及生活用品,來看望四會市石狗鎮(zhèn)困境兒童阿瑤。阿瑤今年10歲,父母已離家多年,自小與年邁的爺爺奶奶相依為命。
2020年,蔡慧怡在參與公益活動時認識了阿瑤。最初,阿瑤及家人對她并不待見,認為她只是“走過場”。不曾想,她隔三差五便會過來,為他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慢慢地,她用真心贏得了這個家庭的接納。
見到蔡慧怡到來,阿瑤急忙跑出來迎接,見到她帶來心念已久的圖書以及文具,感動得熱淚盈眶。“那段時間我經(jīng)常跟她奶奶保持聯(lián)系,詢問其近況,從側(cè)面了解到她的需求。”蔡慧怡笑呵呵地說。
而為阿瑤家庭提供幫扶,只是蔡慧怡投身公益的一個縮影。“大學期間,我就已經(jīng)開始參加各種公益活動。2017年畢業(yè)回到四會后,只要有空,我都會加入各種公益活動,用行動回饋家鄉(xiāng)。”談及公益,蔡慧怡打開了話匣子,一改最初的靦腆,整個人爽朗而活潑。“近五年,我上過山、下過鄉(xiāng),幫扶過困境兒童,慰問過孤寡老人,疏導過抑郁的婦女等等。”她對記者說。
除了參加公益活動,蔡慧怡也致力發(fā)揮教師的優(yōu)勢,為留守學生、問題學生等提供關心和幫助。小強(化名)曾是一名問題學生,性格內(nèi)向。“我教了他兩年。剛認識的時候,他性格獨來獨往,基本不與同學交流。上課期間的自律性也很低,經(jīng)常擾亂課堂秩序。”蔡慧怡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并嘗試與小強交流,有意無意跟他“套近乎”,通過各種方式幫助他融入集體,并從學習生活等方面為他提供幫助。
歷經(jīng)兩年的努力,如今,小強已將這個看似嚴厲、實則溫柔的老師當成了信任的貼心姐姐,性格也開始變得活潑、開朗起來,成績也明顯得到提升。
多年來,蔡慧怡還主動參與各項志愿服務,如疫情防控、文明宣傳、下鄉(xiāng)支教等等。據(jù)統(tǒng)計,2018年以來,她先后參加的志愿服務以及公益活動已超230場次,志愿足跡遍布四會市13個鎮(zhèn)街,累計為60余戶困難家庭提供了幫扶服務。
憑借著出色的表現(xiàn),近年來,蔡慧怡獲得了多項榮譽,包括肇慶市身邊好人、四會市道德模范、四會市身邊好人、四會市優(yōu)秀巾幗志愿者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