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報記者 楊麗娟
前段時間,杭州父親致電媒體采訪他的“天才兒子”的新聞,引發(fā)社會對雙相障礙的關注。什么是雙相障礙疾???如何預防和治療雙相障礙?記者就此進行了采訪。
肇慶市第三人民醫(yī)院情感障礙科主任程國強介紹,“雙相障礙”這個詞對國人較為陌生,更多的人知道抑郁癥。但雙相障礙比抑郁癥更復雜,更棘手,它既有躁狂或輕躁狂癥狀,又有抑郁交替發(fā)作的一類心境障礙,14歲至22歲人群最為高發(fā),近年來,出現發(fā)病趨向小齡化。
日前,一名11歲患者在家長帶領下前來門診咨詢,患者曾患有抑郁癥,但最近表現比較興奮,愛化妝愛表現,早戀,容易暴躁。經過科學診斷表明,該患者的躁狂量表評分很高。“患者有輕躁狂表現,是由抑郁轉化而來,兩者的治療方案完全不同,抑郁用抗抑郁的藥物,躁狂用情感穩(wěn)定劑藥物,用藥上要非常小心、嚴謹,誤診或漏診會導致患者病情長期不能緩解甚至加重惡化。”他說。
程國強說,雙相障礙發(fā)作無規(guī)律性,但表現有明顯變化,躁狂發(fā)作時,患者會出現情感高漲、思維奔逸、聯想加快、言語和活動增多、自我感覺良好,精力旺盛,工作效率高等癥狀。而抑郁發(fā)作時,會表現出持續(xù)的焦慮悲傷、思維遲緩、精力下降,嚴重者可出現幻覺、妄想等精神病癥狀。
“自殺是雙相障礙最大的威脅之一,很多人認為抑郁癥的自殺率高,其實雙相障礙的自殺比抑郁癥成功率超十倍,當患者在躁狂發(fā)作階段會出現自我傷害、甚至暴力行為。”程國強說,雙相障礙具有高復發(fā)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及低診斷率和低治療率的特點,以前往往被誤診為精神分裂癥,影響治療效果。
如何預防和治療雙相障礙,程國強分析,由于雙相障礙的發(fā)病因素主要為家族遺傳和不良社會環(huán)境因素影響,除開遺傳因素,不良社會環(huán)境主要跟童年遭受的不良事件關系很大,如從小受虐待、辱罵、非正常對待,將對其青少年的心理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父母要搭建好積極健康的心理環(huán)境。治療以用藥為主,監(jiān)護人要關注患者的情緒變化,不管是哪個時期的病癥都需要對癥用藥。特別提醒,早期識別雙相障礙尤為重要,早診斷早治療。
記者了解到,我國于2015年正式引入“世界雙相障礙日”,關注和關愛雙相障礙患者。為提升公眾對雙相障礙疾病的認知,傳遞科學的疾病知識和治療觀念,同時提高雙相障礙的診療水平,2018年,肇慶市第三人民醫(yī)院成立情感障礙科,2020年,成立雙相障礙診斷與治療研究室,有效推動精神類疾病精細化的發(fā)展。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