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葉海蘭與來自全國各地的醫(yī)護志愿者一同合影。 受訪者提供
西江日報記者 陳明紅
歷時近2個月的千里馳援之路,她一個人去也一個人回,滿懷著奔涌的熱血,和抗擊疫情的堅定信念,完成了這趟特殊的遠征,成為最特別的“逆行軍”。她是廣東省道德模范推薦人選葉海蘭,也是肇慶市高要城區(qū)一名90后青年志愿者。
在湖北疫情防控最嚴峻的階段,聽聞同胞有難,2月18日,自發(fā)從肇慶出發(fā)趕赴湖北武漢,深入戰(zhàn)疫核心,為新冠疫情防控救治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孤身赴漢 一個人成“逆行軍”
2月18日下午,葉海蘭乘坐高鐵抵達武漢。北上赴漢,是這個南方姑娘30年來的首次出省行,而踏上這趟征途并不容易。
葉海蘭有兩個孩子,自2011年護理專業(yè)畢業(yè)獲得護師證后,她先后在肇慶高要的醫(yī)院和私人診所擔任護士,有著近9年的護理工作經驗。2月2日,他們一家搬進了位于高要城區(qū)的新家。在春節(jié)團圓歡樂之際,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卻讓大家的心情蒙上了陰霾。
每天看著電視里的新聞,葉海蘭一顆心也跟著揪了起來,恨不得生出羽翼飛過去,為抗擊疫情盡一份綿薄之力。然而那時的她,沒有工作單位、無法隨醫(yī)療隊出發(fā),這一萌生的念頭被擱淺。
恰在這時,葉海蘭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則由武漢市武昌區(qū)委組織部委托蘇州一家公司發(fā)起的“慈善中醫(yī)之家”志愿組織“召集令”,招募具有醫(yī)療資質的醫(yī)生和護理人員組成醫(yī)療隊,進駐武漢市第七醫(yī)院特設病區(qū),收治新冠肺炎患者。2月15日,在得知該消息當日,葉海蘭毫不猶豫地報了名。
把消息告訴丈夫后,丈夫何紹彬第一時間表示不同意,并藏起了她的身份證。那幾天,一躺在床上,葉海蘭就輾轉反側,并與志愿組織取得了聯(lián)系。“也許要吃很多苦,可是我知道,如果不去,我會后悔一輩子!” 最終,她下定決心要跟隨自己的內心走,丈夫也主動歸還了身份證,她立刻買了高鐵票,孤身北上。
當時的武漢高鐵站已經停止服務,當她坐上了從廣州開往湖北方向的高鐵列車后,立刻向乘車長說明情況,請求列車經停武漢站時讓她下車。最終,她成了那趟列車唯一在武漢站下車的人。走出車廂,氣溫驟降,凜冽的寒風刮過臉龐,冰冷生疼,所見蕭條清冷,內心卻熱血翻騰。“武漢,我來了!”
赴湯蹈火 隔離病房即戰(zhàn)場
“您辛苦了!”2月18日,出站不久葉海蘭坐上了志愿者開往武漢市第七醫(yī)院六病區(qū)的車輛,她就收到了另一名護士發(fā)來的信息: “你可能要馬上投入工作了,請做好準備!”
葉海蘭即將工作的武漢市第七醫(yī)院六病區(qū),是一棟建于1955年的老樓,由醫(yī)院臨時改為了中醫(yī)病區(qū),環(huán)境較為簡陋,使用的物資基本來自捐贈。當時該病區(qū)收治第一批共36名新冠肺炎患者,前期由于人員不足,病區(qū)加上她共3名護士,每人需要連續(xù)工作 12小時。
顧不上整頓休息,吃過熱饅頭,葉海蘭在接受一小時的穿脫防護服緊急培訓后,于當日15時30分許,便踏進了隔離病房,正式開始工作。
初來乍到,這一切未曾有過的嘗試讓葉海蘭有些崩潰。“我不是怕接觸病人,是這一病區(qū)操作流程還不熟悉,如果遇到突發(fā)狀況,我擔心自己能不能應付得來。”她說,第一班上得自己“兩眼放光光”,將近10個小時連續(xù)工作下來,她手腳酸軟,又餓又累。
盡管此前通過視頻她早已琢磨過無數(shù)次穿脫防護服流程,但她第一次真正穿上這些嚴密的裝備,長時間不能喝水、吃飯、上廁所,葉海蘭仍覺得難以適應。再加上自己戴著近視眼鏡,再戴一層護目鏡,起霧后視線模糊,打針、用藥,每一個過往簡單的步驟,都變得艱難重重。
這還不是最難的,護理工作更多地需要配合醫(yī)囑來操作。隔著防護服、戴著手套,靈敏度下降,很多時候為病人抽血時,都會找不到血管位置。每當這時,病人們握著葉海蘭的手連聲道謝說“沒關系,你扎吧!”她卻不忍讓病人遭罪,屏住呼吸,手摸動脈血管,認真辨別,“只要能一針見血,我們就覺得比拿獎還開心。”
抵漢首日便馬不停蹄地進入高強度工作狀態(tài),再加上 水土不服,第二天一早起床,葉海蘭 就 發(fā)現(xiàn)自己開始干咳、呼吸困難、手腳出冷汗,一絲絲恐懼油然而生。好在醫(yī)生檢查后,證實她是連日勞累加水土不服所致,對癥吃藥后,葉海蘭很快沒事,迅速調整狀態(tài)投入戰(zhàn)斗。后來,隨著另外兩名護士的加入,病區(qū)開始實行三班輪流上崗,每天工作時長為8小時。
在大家的齊心協(xié)力下,一批批患者出院 “戰(zhàn)報”出爐,讓大家感到興奮又欣慰,葉海蘭緊繃的神經也逐漸放松。她所隸屬的 “新瑞慈善中藥之家”志愿者團隊,最終累計共為68名新冠肺炎患者提供診療服務,67 人治愈出院,治愈率達到95.6%。
無怨無悔 凡人英雄成親友驕傲
3月中旬,送別最后一名新冠肺炎治愈患者離開后,志愿工作也宣告結束。3月底,隔離期結束,武昌區(qū)相關部門為葉海蘭和其他50多名個體志愿者頒發(fā)了榮譽證書,表彰他們?yōu)槲錆h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所作出的貢獻。
來時冰天雪地,走時櫻花盛開。4月初,葉海蘭再次買了一張車票,踏上歸途。在獲得當?shù)亟o予的離漢證明和肇慶當?shù)亟o予的接收證明后,她輾轉從咸寧北出發(fā)乘坐高鐵回到廣州,再回到肇慶。 “當她跟我說她想去武漢時,我覺得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因為她就是這樣一個熱心又勇敢的姑娘呀。”共事多年的好友王余艷表示,葉海蘭一直以來都對工作很負責、很認真,也重承諾,說到就會做到,她很敬佩,也為有一個身邊的抗疫英雄而自豪。
“選擇去武漢,目的就是救死扶傷、治病救人。”葉海蘭表示,這一段在武漢的志愿者經歷,將永遠珍藏心中,這段經歷也會成為未來前進的動力。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