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境外疫情不斷蔓延,“外防輸入”成為戰(zhàn)疫關鍵。國有號召,肇慶市駐廣州白云國際機場專班組成員迅速集結,支援空港一線。與此同時,肇慶海關緊急調配60名關員抵達口岸一線,全力配合機場開展旅檢防疫工作。近日,記者走進這些“國門衛(wèi)士”,了解其守關護城的故事。
海關關員劉岳祥:高峰期一天巡查一百多人
3月27日,來自埃塞俄比亞、搭載著一百多名旅客的ET606航班降落在廣州白云國際機場,一場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從打開機艙門的那一刻就開始了。作為派駐廣州白云國際機場口岸,參與現(xiàn)場旅檢任務的肇慶市海關關員劉岳祥早已穿上嚴密的防護服,手提醫(yī)學巡查設備,有條不紊地對旅客進行登臨檢疫、收集健康申報情況、紅外體溫監(jiān)測等工作。

劉岳祥(左一)在韓國宣布為高危重點國家后,準備對第一個到達的韓國航班登機檢疫。受訪者供圖
一道道關卡就是一道道防線。隨著境外新冠肺炎疫情持續(xù)蔓延,作為國內三大航空樞紐之一的廣州白云國際機場防輸入壓力陡增,劉岳祥與眾多海關衛(wèi)檢關員們一樣,日夜奮戰(zhàn)在空港國門一線。“我們是直面航班旅客的第一人。通過入艙開展現(xiàn)場醫(yī)學巡查,結合精準布控,用最快的速度完成初步排查,以保障絕大部分旅客的安全與健康。”劉岳祥介紹,入艙后除了要爭分奪秒地篩查出染疫嫌疑人,還要以其為中心,區(qū)分密切接觸者,完成流行病學調查,在全部進行采樣送檢后第一時間移交地方聯(lián)防聯(lián)控機制妥善處置。
沖鋒一線,每天跟各種不確定性交手,防護服里都是濕透了的衣服,每次呼吸都伴隨著護目鏡里的水霧。從1月30日支援機場至今,劉岳祥已堅守兩月有余,高峰期時一天需要排查一百多人,其中大部分是來自口岸重點防控國家(地區(qū))的高風險旅客。然而面對風險與壓力,劉岳祥卻始終堅守初心,不忘職責。
2月28日,一架從韓國飛往廣州的航班降落在廣州白云國際機場,作為航查崗的組長,劉岳祥主動請纓,嚴格按照“三查三排一轉運”的工作機制,入艙開展登臨檢疫、醫(yī)學巡查等工作。“因為平時訓練有素,所以并不懼怕,再者,職責所在,義不容辭。”劉岳祥說道。
守好一道關,護好一座城。在排查工作中,劉岳祥發(fā)現(xiàn),回國的旅客都有不同程度的恐慌和焦慮,“他們也想盡快通關、避免聚集,盡快回到祖國懷抱。而此時耐心引導是重要的溝通技巧,不僅可以緩解焦慮,更有助于排查形成完整的追溯檔案。”
醫(yī)療隊隊員盤華樂:“白衣天使”變身“國門衛(wèi)士”
高要區(qū)人民醫(yī)院口腔科醫(yī)生盤華樂是肇慶市派駐廣州白云機場醫(yī)療隊隊員,3月13日上午,他接到增援通知后,就和肇慶大部隊一起到達了白云機場。
“工作環(huán)境不一樣,這是新挑戰(zhàn)。”盤華樂的新崗位在白云機場T1航站大樓的海關大廳,負責入境人員排查和入境人員鼻咽拭子采集工作。
開展入境排查,盤華樂和同事需借助紅外線測溫儀,對入境人員進行監(jiān)測,然后詢問身體狀況。當遇到健康狀況可疑人員時,他們就攔截,并將其交由專人送到疾病排查室作進一步檢查和隔離。而每一名入境人員,都要進行鼻咽拭子的采集。因此,盤華樂每天的工作量非常大,每天排查或鼻咽拭子采集量都有三四百人,有時一天要連續(xù)工作12個小時。

盤華樂在白云機場進行入境人員排查工作。受訪者供圖
早、中、晚班三班輪值,盤華樂每天需工作7個小時。“境外疫情狀況非常嚴峻。守好國門,嚴防境外輸入,穩(wěn)定國民生活,守住來之不易的戰(zhàn)疫成果,就是我們最高的使命和職責。”盤華樂身體勞累,心里始終緊繃著,“不斷告訴自己,要嚴格按規(guī)定做好每個環(huán)節(jié),堅持做好每一個細節(jié),不存‘漏網(wǎng)之魚’。”
緊張的工作中,盤華樂經(jīng)常收獲感動。“一位來自英國的華人婦女,一入境就說‘終于回到祖國懷抱,整個人都輕松下來了!’我聽到她的話,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還有入境的華人很配合我們的工作,對我們說‘辛苦了’。我聽了之后又有了堅持下去的動力。”
醫(yī)療轉運小組組長黃巧:“人防+技防”保障轉運安全
3月31日下午三點,隨著又一架國際航班抵達廣州白云國際機場,前往肇慶的三位乘客也陸續(xù)下機。根據(jù)疫情防控要求,乘客落地90分鐘內必須完成轉移工作。作為肇慶市駐機場醫(yī)療轉運小組組長的肇慶市第二人民醫(yī)院神經(jīng)內科醫(yī)生黃巧,和隊友們承擔起重點疫情國家經(jīng)機場入境的肇慶屬地乘客的轉運工作。彼時,黃巧和隊友已穿好防護服,迅速出車,完成任務重新回到機場已經(jīng)是晚上12點了。24小時不間斷開展工作,黃巧經(jīng)常笑稱轉運隊員是“夜行俠”。

黃巧在機場轉運出口等待乘客。
3月12日至今,由黃巧帶領的轉運醫(yī)療隊行程已超過三萬公里,安全轉運乘客超四百人,無發(fā)生突發(fā)事件。“工作過程中無差錯,小組成員無感染。”他自豪地說。這安全來自于黃巧對工作中每個流程嚴格的把握。3月18日,黃巧與隊友們得知5天前轉運回端州的其中一名乘客出現(xiàn)低熱、乏力癥狀,被送至肇慶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完善咽拭子核酸提示陽性,胸部CT證實病毒性肺炎,最終被確診為輕型新冠肺炎。得知該消息后,轉運小組馬上請示市防控指揮部,啟動應急預案,立即停止負責轉運該乘客的人員工作,撤回肇慶指定酒店隔離,完善檢查,另外密切追蹤同車乘客的篩查結果。“這件事情的難忘之處在于,我們的團隊在條件尚不成熟的情況下,堅決執(zhí)行防控流程,無縫銜接,成功篩查、堵截了我市的境外輸入確診病例,避免了疫情擴散。”黃巧說。
在每一趟的轉運過程中,黃巧和隊友相互配合,保證前方指揮和后方交接順利進行。他和隊友通過經(jīng)驗制定“人防+技防”雙重保險,防走失,逐一核對、同步交接,還有專人全程跟車陪同。每次乘客上車后,黃巧和隊友為了緩解乘客的疲勞和焦慮,都會和他們耐心溝通告知轉運事項。
回憶起20多天的轉運工作,黃巧坦言讓他最感動的是和隊友親密無間的配合,無怨無悔的付出。“一旦有任務,大家說的最多的就是‘讓我來’。為境外入肇、返肇人員做好服務,讓他們安心到達目的地、回到溫暖的家里;阻斷疫情的傳播渠道,讓全市人民放心,是我們的光榮職責。”黃巧堅定地說。
駐機場專班組組長何石鎮(zhèn):每天4班輪值制
“機場駐點工作任務重,壓力大,風險高,工作組成員做好安全防護是第一位。”4月1日,駐廣州白云機場肇慶工作組組長何石鎮(zhèn)告訴記者,截至當天,我市已接回400多名入境的肇慶屬地乘客,組員連續(xù)奮戰(zhàn)20天,大家的精神狀態(tài)都不錯。
3月12日,根據(jù)省、市疫情防控指揮部的要求,我市迅速組織幾個專班組,前往廣州白云機場駐點。第一日共派駐了14人,2臺救護車,何石鎮(zhèn)負責統(tǒng)籌調配人員和車輛。
3月14日后,隨著入境人員增加,市疫情防控指揮部調整方案,決定增派人員至32人,救護車增至6臺,24小時輪值駐點。為確保所有“參戰(zhàn)”人員的安全,保持良好充沛的精神狀態(tài),工作組采取每天4班輪值制,每班值守6小時。
“最大的危險來自于未知的乘客,我們必須謹慎觀察乘客的身體狀況。”為降低組員被感染的風險,何石鎮(zhèn)要求每位乘客上車前都要進行三次體溫檢測,下機接到人進行一次體溫檢測,十分鐘后檢測一次,再過十分鐘后檢測一次,體溫無異常后,才安排車輛送到肇慶的留觀酒店。如果發(fā)現(xiàn)有體溫超過37℃,但未達到37.3℃的,則安排乘客單人單車送到市第一人民醫(yī)院留觀。
截至目前,我市派駐機場的工作組成員攻堅克難,團結協(xié)作,駐點工作中沒有出現(xiàn)差錯,成員沒有被感染。
【西江日報全媒體記者 高靜 夏紫怡 楊麗娟 潘粵華 嚴炯明 吳威豪】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