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云海
當前,我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清明期間祭掃活動易加大輸入性和聚集性疫情發(fā)生風險。為切實保護廣大人民群眾健康安全,記者日前從市民政局獲悉,該局積極引導廣大市民在清明節(jié)前暫停或延期祭掃,倡導群眾通過居家追思、網絡祭掃等文明簡約的祭掃方式緬懷先人。(3月22日《西江日報》)
清明節(jié)將至,在這個感念親恩、懷思先人的特殊時節(jié),走上墳頭進行祭拜,本是一種傳統習俗。但今年的清明時節(jié)正值新冠肺炎疫情特殊時期,外出祭掃甚至扎堆祭掃不利于疫情防控,顯然不可取。在此背景下,倡導文明祭掃無疑十分必要。事實上,文明祭掃并不僅限于疫情期間,即便在平時,文明祭掃也應當大力提倡。值得欣慰的是,近年來,一些低碳、環(huán)保、綠色、文明的祭掃方式正在漸漸被人們所接受,許多市民正在慢慢轉變著祭掃方式,鮮花公祭、植樹祭掃、網上祭奠、音樂祭拜等多元化的文明祭掃方式已越來越受人們推崇。
當然,疫情時期的文明祭掃,較之平時又應當有更高的要求。最近,很多地方都在倡議開展“網上祭先人與英烈”的活動,鼓勵廣大市民以網絡祭掃的方式度過今年的清明節(jié)。筆者以為,這很有必要,也應當成為一種新時尚。與此同時,無論是廣大市民還是相關部門,倡導文明祭掃都需要多做“加減法”。
市民要多做“減法”。要堅決摒棄一些不文明的祭掃陋習,減少外出祭掃,杜絕扎堆祭掃,改變傳統的現場祭掃習慣,比如可以通過家庭悼念會、經典誦讀、撰寫感言體會、網上祭掃等拜祭方式,寄托對已故親人的哀思,只要心中有真情,無論何種祭奠方式,都不失情感慰藉的意義,更何況生前孝親勝于重殮厚葬。
相關部門要多做“加法”。一方面,要加強文明祭掃理念的宣傳教育,營造濃厚的網絡祭掃氛圍,并適當安排人員在村口、路口進行勸返;另一方面,要盡量完善網絡祭掃平臺建設,豐富點歌、獻花、留言等新功能,讓網上祭掃、居家追思更為便捷,更有真實感。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