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上午,在高要區(qū)山坑菜種植基地仙人坑村示范點,農戶麥五仔與其他幾位農戶走在田間小路,他們準備去采摘芥菜和菜心。據(jù)悉仙人坑村示范點面積130余畝,種植有菜心、白菜、番茄等蔬菜,它是“河樂水”山坑菜種植基地其中一個示范點。
仙人坑村示范點在1月29日有一批蔬菜需要采摘,因此部分農戶已經復產。“我們當時對復產農戶嚴格控制人數(shù)在30余人左右。工作間隙保持在4到6米。”高要惠民供銷菜籃子工程公司負責人麥錦明講道。為了讓防疫與復產兩不誤,高要區(qū)供銷社為當?shù)靥峁┥锨€口罩,以及消毒水等防護物資。“示范點復產情況很好,工作的農戶有六七十人。”他說。

示范點農資倉庫內堆滿農資。 西江日報全媒體記者 嚴炯明 攝
受疫情影響,部分農戶或者種植戶因為中間商無法上門收購,導致與市場間聯(lián)系斷裂。“河樂水”山坑菜種植基地采用“公司+基地+農戶”模式,以保底價方式包回收村民種植的蔬菜,公司配備12輛貨車運輸,有效抵御疫情保障供應。“銷路有保障,我們種植戶吃了定心丸。”麥五仔說。仙人坑村示范點復產至今已產出近2噸蔬菜,不但提供給單位企業(yè),還有效保障市民“菜籃子”。
公司還提供種子、化肥給種植戶,6名技術人員假期駐守在村給予指導。仙人坑村示范點的農資儲備倉庫設立在田間地頭,化肥種子隨時能提供給農戶。記者進入倉庫,里面堆放大量肥料。這批農資是春節(jié)假期前為春耕做準備,能滿足示范點2到3批蔬菜產出。“我們隨時可以從供貨商處調配。”麥錦明講道。

自動噴淋系統(tǒng)給蔬菜苗澆灌。 西江日報全媒體記者 嚴炯明 攝
在該示范點,記者看到農戶正在開啟噴淋系統(tǒng)對田間的蔬菜苗子進行噴淋作業(yè)。除了淋水,耕作和施肥都是采取機械化作業(yè),最大程度減少人力。“集約化和公司化農業(yè)運作,讓農戶能很好抵御疫情對生產影響。”高要區(qū)供銷社負責人鄧智勇說,“今年,我們會繼續(xù)擴大山坑菜種植基地規(guī)模。”
【西江日報全媒體記者 嚴炯明】
【特約記者 楊堅】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