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楊永新
林卓成的小食店位置很偏僻,第一次去不問路,基本找不著,而在當地,只要提到成記小食店,大部分人都知道,都吃過這店的粉,不但味道好,還很便宜。一碗粉分2元、3元兩種,從1994年8月8日開業(yè)至今,兩個價位雷打不動。

林卓成正燒水制粉。記者 楊永新 攝
近日,記者來到廣寧縣古水鎮(zhèn)農民街,其側邊有一條小巷,林卓成的小食店就在這條巷子里。鋪頭是他自己的,除去廚房,僅能擺放四五張桌子,已經掉了漆的老凳子,見證著店子走過的歲月。
每天早餐時間,成記小食店總是比其他店熱鬧。3元一碗的粉分量較多,適合成年人。2元的分量主要供給小孩食用。“小分量適合小孩,吃完不浪費。”71歲的林卓成比劃著,笑得很開心。
粉用什么做出來的?“一定要用陳年米做原料,當造米做不出那個味道。”曾姨大林卓成1歲,夫妻倆相濡以沫,相守小食店31年。浸米、晾干、打粉、搓粉團……中午收檔后,夫妻倆就忙著這些活。
晚上10時許睡覺,凌晨5點鐘起床。燒水、制粉,清早7點開賣,這些習慣已刻在林卓成夫妻的腦海,變成日常。做米漿是技術活,過濕過干都出不了粉條,林卓成做的米漿,放入漏斗后,粉條能自然流出而不斷。粉的形狀和瀨粉差不多,在制作時已繞成團,一團就是一碗。
林卓成賣的粉沒有肉,主打齋粉,就一個味道,花生湯做底,加湯時每碗帶上十多粒花生,再撒上一些蔥花,大功告成。然而,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粉的味道好,口感特別!我已經吃了十幾年。”在附近單位上班的陳先生說。
往來的食客中,小孩子占一半以上。“我小時候吃林叔的粉仔長大,結婚生子后,經常帶孩子來吃粉。”今年36歲的黎先生笑著對記者說。
兩三元一碗的粉有多少利潤?“每碗掙幾毛錢吧。”林卓成坦言,每天一般能賣100多碗,有時賣300多碗,加上中午做點快餐生意,除去各種成本,每天純利100元左右。“很多同行公開或暗示要我加價,我不答應。幫襯的都是街坊,大家掙錢不容易,能堅持就堅持下去。”
有人建議林卓成用現成米粉勾兌或機器制作,澆上湯就能賣,省時省力。“這做不出我想要的味道。”林卓成明確拒絕。也有商販欲從林卓成這里進貨,也被拒絕了。“我們每天只能做這么多,商販拿走后,很多街坊就吃不到了。”
記者發(fā)現,到小食店吃粉的食客都自覺準備了零錢。原來,該店開張至今都是現金支付,不設線上支付。“有的年輕人吃完后忘記帶現金,我說你走吧,下次給就行。”林卓成笑笑說。他至今還是用一部老人機,僅能接打電話,連微信功能都沒有。
兩三元一碗粉還能堅持多久?“子女已成家立業(yè),我們老夫妻也不奢求掙很多錢,能養(yǎng)活自己、有點結余就好。”林卓成說,目前身體還行,每年都能辦理健康證,合規(guī)經營31年,但營業(yè)執(zhí)照下個月就到期,如果能續(xù)辦下來,我還會繼續(xù)做。”林卓成對記者說。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