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戴福鈿
夏日清晨,封開縣杏花鎮(zhèn)獅子山百香果園里又熱鬧了起來。園主伍幸輝看著自己的50多畝土地上,周邊村民“鳩占鵲巢”,各自種著瓜果蔬菜,正忙得不亦樂乎。見這一幕,他不但不惱,反而露出了會心的笑容。
多年前,伍幸輝租下獅子山周邊100多畝土地種植百香果。因輪作養(yǎng)地需要,加之考慮人工成本等,每年他僅在果園種植50多畝百香果,剩余的土地便暫時閑置。
“看著閑置土地里,草長得比苗快,我很心疼。”今年2月,伍幸輝盯著閑置的土地犯愁,“自家有地顧不過來,周邊想在地里找點營生的村民,卻因沒地被絆住了腳。”
“不如把地分出去,給有意耕種的農(nóng)戶免費種植!”伍幸輝一拍大腿:免費提供土地,還包技術(shù)指導、幫著賣貨。消息很快在周邊村里傳開,農(nóng)戶紛紛前往認種。
李間清是認種者之一,“我家就在百香果園旁,這塊土地增加了 我家的收入!”談及認種,她坦言,平日里她在家?guī)?,沒法出門打工,“找點活干”一直是她的心愿。
今年2月,李間清向伍幸輝提出了認種的意愿,馬上得到了他的同意,于是,嘗試拿了5畝地種植花生。“得知我沒耕種經(jīng)驗,他還為我提供種植技術(shù),教我耕種、打理等。”更讓李間清感動的是,伍幸輝向認領的農(nóng)戶承諾,若大家有意銷售所產(chǎn)農(nóng)作物,他將依托自身資源,免費幫忙拓展銷路。
眼下,李間清的花生地已滿是綠油油的苗??粗L良好的花生,她暗暗算了筆賬:畝產(chǎn)花生300斤。若收成順利,除去種子、肥料等,少說能賺幾千元。“伍老板說幫著聯(lián)系收購者,不愁賣!”想到下個月地里便能迎來首批收成,她充滿了期盼。
張?zhí)m也是認種者之一。“多年前,我跟隨丈夫過來這邊打工,在村里住了下來。”張?zhí)m告訴記者,她認領了不到2畝地,主要種植青菜、絲瓜、芋頭,“平時吃不完的,我就拿到鎮(zhèn)上去賣,每天也能賺個幾十元。”
從“閑置地”到“共享地”,百香果園里種出了“雙向奔赴”。“他們種農(nóng)作物,我種果樹。閑置的土地得到盤活,農(nóng)戶有收獲;輪作方式減少地里蟲害,為我來年種植百香果提供便利,一舉兩得!”伍幸輝笑著說,得益于共享模式,如今,他的果園里熱鬧起來了,鋤頭聲、交談聲給原本寂靜的園子添了煙火氣。
一邊是攀著竹架、即將迎來豐收的百香果種植區(qū),一邊是種植品種豐富的“共享田”,看著這片曾“孤獨不已”的土地,如今成了連接果園與周邊村莊的紐帶,看著農(nóng)戶們因共享而有所收獲,對生活充滿期盼,伍幸輝心里滿是欣慰。
伍幸輝說,接下來,他打算建個“共享菜園”,把剩余的閑置土地劃成小塊,帶動更多村民參與進來,讓土地“閑不住”,助鄉(xiāng)親“錢袋子”鼓起來。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