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鈺聿 通訊員 周毅
2月的德慶,仍在寒冬時節(jié)。寒風掠過山林,在前往回龍鎮(zhèn)某貢柑園的路上,警車飛馳而過。
車上,德慶法院貢柑特色審判團隊法官謝瀅再次翻閱起卷宗。
這起案件中,大哥陳某東在2016年承包農場種植德慶貢柑,弟弟陳某西主動加入,負責日常勞作。2022年12月,弟弟在運輸貢柑途中發(fā)生車禍離世。因大哥拒絕賠償,弟妹黎姐多次交涉無果,2024年將其告上法院。
警車越靠近貢柑園,山路越崎嶇不平。
到達園內。映入謝瀅眼簾的是:零星的干癟小果掛在枝頭,樹下雜草叢生,空蕩蕩的竹筐倒扣著。曾經小有名氣的家庭農場,如今冷清不已。
這片承載著兩家人多年心血的致富樹,難道就要荒廢于此嗎?
“你弟弟為了果園把性命都搭進去了,大哥你怎么可以不給賠償金呢?”
“弟妹,我并非他的雇主,我們是合作經營關系,哪來的賠償呢?”
黎姐和陳某東的爭執(zhí)聲傳來,愈演愈烈。
在爭吵聲中,謝瀅了解到兄弟倆并未簽訂勞務合同。是否有證據判定兄弟倆為勞務關系,是這起糾紛的癥結所在。
謝瀅決定從實地調查入手,厘清法律與經營真相。
通過調取果園賬目、工資發(fā)放記錄、詢問果園工人等,謝瀅發(fā)現陳某東每月向弟弟支付固定報酬,且經營決策由陳某東獨攬,據此可認定雙方為勞務關系,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大哥陳某東需要承擔雇主責任。
在明確基本事實后,謝瀅通過“背靠背”調解方式實質性化解矛盾。
謝瀅耐心地解釋:“合作的本質是共享利潤、共擔風險,而你和弟弟并沒有按照利潤進行分配。他收入的多少取決于你給他多少。”
陳某東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調解室內,謝瀅一方面從法理角度出發(fā),向陳某東釋明兄弟倆為勞務關系,弟弟在提供勞務時身亡,大哥作為接受勞務一方應承擔賠償責任。另一方面,謝瀅向陳某東進行情感疏導,用共同記憶喚醒手足情。陳某東默默地聽著,面露羞愧,不斷擦拭著眼角的淚水。“法官,我會對弟弟一家進行賠償,但果園資金需要周轉,我實在拿不出那么多錢……”
謝瀅深知,在這起案件中,不僅要算清法律上的賠償賬,更要算明德慶貢柑產業(yè)的民生賬——保住一個農場,護住一片農戶的生計,守牢一個地方特色產業(yè)的根基。
“果園不只是兩家人的生計,一下子讓大哥賠幾十萬元是不現實的。他沒有資金投入果園,沒有了收入,對于兩家人來說,以后的生活都會陷入困境。現在他也愿意承擔責任,賠付一定的金額,你也可以認真考慮一下,始終都是親戚,以后生活上也可以搭把手。”黎姐聽完謝瀅的話后,覺得有道理,決定退讓一步。
最終,雙方達成調解協議:由陳某東賠償黎姐及侄子各項損失共25萬元。協議簽訂后,雙方握手言和。
次日,沉寂的果園重新響起拖拉機轟鳴聲。陳某東帶著工人重返果園,及時復工復產,守護“德慶貢柑”地理標志產品的口碑。
如今,夏天已至,土地散發(fā)著熾熱氣息,陳家果園的貢柑樹迎風搖曳,翠綠的葉片在陽光下閃著希望的光芒——這片承載著兩代人夢想的土地,終于在法律的呵護下,續(xù)寫著豐收在望的新篇章。
2024年,德慶法院立足轄區(qū)貢柑等特色農業(yè)產業(yè),建立“柑”字號圖標,成立特色審判團隊,對相關案件全流程監(jiān)管,快立快審快執(zhí);今年以來,建立涉貢柑產業(yè)品牌司法保護機制,構建“法院+人大+政協+鄉(xiāng)鎮(zhèn)訴訟服務站”聯調機制,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確保案件提速不降質。
近年來,德慶法院依法妥善處理相關產業(yè)案件49件,調解成功16件,調撤率33%,營造法治化產業(yè)營商環(huán)境,以優(yōu)質司法服務保障“百千萬工程”高質量發(fā)展。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