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明紅 通訊員 賴超
“快看,就是他!”5月8日,在鼎湖區(qū)紅十字會舉辦的“紅十字博愛周”活動現(xiàn)場,一位身著藍色上衣的男子格外引人注目。
他叫陳振輝,一名38歲的普通閃送員,卻完成了一次不普通的“生命速遞”——就在一周前,他捐獻的造血干細胞讓一位素未謀面的白血病患者重獲新生的希望。在熱烈的掌聲中,這位“生命快遞員”被授予“紅十字愛心人士”稱號,成為今年“5·8人道公益日”最閃亮的明星。
速遞:5小時的“未知訂單”
4月29日,在南方醫(yī)科大學珠江醫(yī)院,陳振輝躺在病床上,血液在機器中循環(huán)分離,經(jīng)過將近5個小時,提取出316毫升造血干細胞混懸液并成功捐獻,成為鼎湖區(qū)第2例、全省第2310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
這份“生命包裹”隨即被送往外地,用于救治一名素未謀面的白血病患者。鼎湖區(qū)紅十字會副會長伍俊豪介紹,目前我國造血干細胞配對成功率不足萬分之一,每年約有13萬患者等待配型,而中華骨髓庫庫容雖已突破362萬人份,但配型成功率仍僅有萬分之一到十萬分之一。“陳振輝不僅是萬里挑一的配型幸運者,更是萬里挑一的愛心奉獻者。”她說。
當被問及為何如此堅定地選擇捐獻時,這個略顯靦腆的漢子突然紅了眼眶。18歲那年,陳振輝的父親意外離世,而他卻無能為力。從那以后,他就告訴自己,能幫人一點是一點。這一次對陳振輝來說,就像平時接了個加急單。“只不過這次送的是一份生命的希望。”他笑著說。
意外:17年公益的“髓緣”相遇
陳振輝是鼎湖區(qū)沙浦鎮(zhèn)人,是一名“閃送”快遞員。他有著一顆不平凡的愛心。忙碌之余,他始終熱心公益,自2008年開始,就參與探訪孤寡老人、資助貧困學生、無償獻血等各類志愿活動,只要力所能及,他都會盡力幫忙。
2018年5月的一個普通周末,陳振輝像往常一樣來到獻血屋。聽到志愿者對造血干細胞捐獻的宣傳時,他爽快地再留下一管血樣,加入中華骨髓庫。“當時覺得就是多抽一管血的事,沒想太多。”這個并不在意的簡單決定,沒想到7年后有了回響。
今年2月,一通來自市紅十字會的電話讓他愣住了——他的血樣和一位白血病患者初步匹配成功。“我當時很驚訝,畢竟已經(jīng)過去好幾年了,沒想到真的能幫上忙。”陳振輝沒有猶豫,立刻答應(yīng)作進一步檢測。
經(jīng)過高分辨配型和體檢,結(jié)果顯示他和患者的匹配度極高,完全符合捐獻條件。盡管家人起初有些擔心,但陳振輝態(tài)度堅定:“能救人一命,值得!”
接力:10毫升的生命曙光
這是場生命的接力賽。在捐獻前的準備階段,陳振輝需要注射動員劑,將骨髓中的造血干細胞“動員”到外周血中。雖然出現(xiàn)了腰酸、低燒等不適反應(yīng),但他仍堅持工作到捐獻前一天。為了不讓年邁的母親擔心,他選擇獨自一人在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陪同下前往南方醫(yī)科大學珠江醫(yī)院。“當時躺在床上,看著大針筒,我心里還是有點害怕的,手也有點冰涼。”陳振輝坦言,“但這些比起患者承受的痛苦微不足道。沒有什么比救命更重要。”
由于捐獻遵循“雙盲原則”,陳振輝并不知道受捐者的身份,但他并不在意,一如他早已習慣的“匿名訂單”,只要知道有人因為這份幫助能活下去就夠了。
如今,面對社會各界的贊譽,這位樸實的閃送員顯得有些不好意思:“我真的只是做了件小事。”他還呼吁更多人加入中華骨髓庫:“18至45歲的健康人,只要留8至10毫升血樣,就可能救人一命。希望有更多人勇敢伸出手,讓更多患者有機會活下去。”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