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肇慶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陳松連 通訊員 婁莎莎
一年一度招生季又來臨。為讓孩子進入理想學校,以往,有家長不惜花重金“托關系”“抄近道”,結果掉入了騙子的“學位詐騙”陷阱。近日,記者從市公安局端州分局了解到,去年我市曾發(fā)過相關案例。該局結合實際案例,揭開“學位詐騙”的常見套路,提醒市民要擦亮眼睛,增強防范意識。
2023年6月,正為孩子入學犯愁的端州居民賴女士,在一次飯局上認識了劉某。劉某表示,只要肯花錢,就有“門路”可以代辦學位,幫助賴女士的孩子進入心儀學校,并承諾辦不成會全額退款。
信以為真的賴女士將16萬元“關系費”交給劉某,但此后卻一直未得到其回音。眼看開學在即仍未收到學校的報到通知,賴女士多次催促劉某,他都以領導未簽字、需要參加入學考試等理由拖延,最后還玩起了“人間蒸發(fā)”,至此,賴女士才發(fā)現(xiàn)自己被騙。
端州警方提醒,購買學位是嚴重損害教育公平的行為,辦理入學必須經過正規(guī)途徑,遵循合法程序。家長切勿輕信所謂的“有門路”“有關系”,以免損失錢財,影響子女正常入學。
除了上述案例,端州警方還向記者分享了另一起“學位詐騙”典型案例。為解決孩子的學位問題,李女士選擇購買學區(qū)房。她在網上二手房交易市場幾番物色后,發(fā)現(xiàn)了一套售價低于市場價的房子。以為“撿了個漏”的李女士,迅速聯(lián)系上房主楊某簽訂購房合同,并向對方支付了35萬元首期房款。
然而,拿到“房產證”后,她卻發(fā)現(xiàn)上面不是自己的名字,房屋信息也與“合同”千差萬別。后來,經她了解,楊某根本不是房主,而是二手房中介,通過工作掌握到房屋資料后,通過偽造買賣信息實施詐騙。
端州警方提醒,天下沒有白撿的“漏”,大家看到的“便宜”,都是騙子在陷阱上精心布置的誘餌。家長在招生季應多向當?shù)亟逃块T咨詢了解有關政策要求,不要輕信各類所謂升學、招生咨詢的網站、公眾號、微信群等,以免上當受騙,從而影響孩子升學或造成經濟損失。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