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報記者 陳潔 李考考 林琳
“零配件僅相差0.01毫米,達標了嗎?”“智能駕駛雷達聲稱能探測5米外的障礙物,實際是多少米?”在新能源汽車生產過程中總會遇到關系著質量或安全的關鍵問題。7月12日,廣東省新能源汽車計量技術委員會(以下簡稱委員會)在肇慶成立,將為車企提供計量服務,為質量定標準,立“量尺”。成員單位希望團結粵企,將中國新能源汽車標準推向世界。
計量是什么,有多重要?從一份國家級文件中就可以了解到,在今年印發(fā)的《質量強國建設綱要》中提到了一個高頻詞:質量基礎設施。質量基礎設施被稱為“基礎之基礎”。在12日的成立大會上,有專家進行了解釋,國家質量基礎設施(NQI)包括標準、計量、合格評定三個核心要素,其中計量是控制質量的基礎,標準引領質量提升,合格評定控制質量并建立質量信任,三者形成完整的技術鏈條,相互作用、相互促進,共同支撐質量的發(fā)展。
制造業(yè)要當家,質量是立身之本。當前我市正在建設粵港澳大灣區(qū)西部制造新城,為進一步滿足產業(yè)對計量技術支撐服務的需求,我市積極爭取,廣東省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于5月底正式批復同意成立廣東省新能源汽車計量技術委員會,并落戶肇慶。委員會由華南理工大學、廣東省計量科學院、廣汽研究院、比亞迪公司、寧德時代等16家在全國具有較大影響力和實力的技術支持單位及其推薦的31名技術委員組成。
中國計量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凃程旭是技術委員之一,他表示新能源汽車產業(yè)的高質量發(fā)展離不開計量的助力。他解釋,從油車到電車不僅動力變化,計量標準也在變化,譬如用了多少電,從電表到充電樁有何差異,既要準確結算,又要保證安全,涉及很多計算標準的問題,需要一個全新的計量體系。這個新體系涉及的技術點很分散,但都集成在一臺新能源汽車上,那怎么把不同的標準整合在一起?就需要計量作“裁判”和統(tǒng)籌。他認為廣東的新能源汽車產業(yè)已經進行了比較深厚的技術積累,但目前大家處于“各忙各”的狀態(tài),未有握指成拳,需要類似委員會的組織把各種技術力量組合起來,讓大家在互相探討、互相學習的基礎上共同進步,少走一些彎路。“一流企業(yè)做標準”,他認為廣東的經驗可以為全國作示范,“中國新能源汽車要出海,必須以一個更嚴格的技術體系和質量標準來要求自己。”
上市公司廣電計量檢測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委員會成員單位之一,該公司可靠性與環(huán)境工程事業(yè)部副總經理、高級工程師陳旭波表示,廣東的新能源行業(yè)進步飛快,不僅在全國領先,更開始在國際上反超。廣東企業(yè)可以為中國新能源汽車標準的“出海”作出更大貢獻,但在真正樹立標準前,還需要做反復的測試、論證和評審。委員會可以提供一個協(xié)作平臺,一方面為產業(yè)鏈的企業(yè)提供計量服務,更有力配套廣東省的新能源汽車產業(yè)發(fā)展,另一方面則與企業(yè)攜手探索建立技術標準,“廣東的新能源汽車產業(yè)鏈很完善,標準的建立不是來自實驗室,而是來自生產線、來自現(xiàn)場,這是廣東的獨特優(yōu)勢。”他認為省計量技術委員會提供了一個平臺,讓成員單位和企業(yè)有了一個溝通對話的渠道,共同研討一些共性的堵點、痛點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可能孕育新的技術,“這比具體的投資項目還要更有引領性一點。”
對于肇企而言,今后發(fā)展將獲得更大助力。廣東鴻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萬里表示,因為檢測條件不同,就產品是否達標,公司可能會和甲方有不同的意見,需要進行多次的溝通,對于管理成本和生產效率帶來不同程度的負擔,委員會落地肇慶后可以在家門口就找到“裁判”,利于公司減負。目前鴻圖有三成的產品出口海外,不同區(qū)域、不同國家有不同的技術標準,今后公司將借助委員會的支持,做好技術統(tǒng)籌和標準認定,服務長遠發(fā)展。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