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容嬌家庭。受訪者供圖
西江日報記者 楊永新
“兔年春節(jié),我們這個大家庭又聚在一起,非常開心。現在的日子過得既開心又充實。”2月9日,居住在德慶縣德城街道登云村的陳容嬌,向記者說起了春節(jié)期間的開心事,語氣輕松且喜悅。
陳容嬌家庭是一個再婚家庭。1986年,喪夫的陳容嬌與喪妻的徐麗漢經人介紹,各自帶著孩子組成了新家庭。當時,陳容嬌有兩個兒子,徐麗漢有六個子女。37年來,他們相互扶持、溫馨和睦,身體力行詮釋家的含義,弘揚家庭美德。2020年,這個家庭獲得全國文明家庭稱號。
“我今年72歲,丈夫麗漢今年87歲。”陳容嬌雖然上了年紀,記憶力依然很好。夫妻倆每次過生日,雙方的子女從不缺席,哪怕在外省工作也會趕回來。全家人歡歡喜喜聚在一起,熱鬧而和諧的場面,讓不少鄰居羨慕。“從1988年到現在,每次過生日都這樣。”徐麗漢一臉的自豪。
有人認為,對于再婚家庭,夫妻各方的子女一般難以融合,甚至發(fā)生矛盾。結合之初,陳容嬌和徐麗漢也曾一度擔憂。但接下來的日子,讓這對夫妻完全放下心來。“他們相處得很好,相互理解和包容,相互支持和愛護。”這是夫妻倆多年觀察后的體會。
當時,為了讓一家十口過上和睦幸福的日子,陳容嬌發(fā)揮著善于團結人的長處,將家里家外都安排得妥妥當當。為幫補家計,她利用閑暇時間組織一家人做手工活。她說,全家人圍坐一起,既是交流感情的時候,又是教育小孩的最好時機。對此,徐麗漢全力配合,婦唱夫隨,讓這個大家庭的生活過得恬靜而溫馨。
在徐麗漢的小兒子徐進杰眼中,陳容嬌就是自己的親媽。自他懂事起,就將陳容嬌與媽媽的形象完全重疊,沒有絲毫的生疏與忸怩。在徐進杰印象中,陳容嬌從來沒有打過他,哪怕小時候再淘氣,也不會受到嚴厲的斥責,“媽媽用言傳身教來感染我。”
“爸爸對我們就像親生兒子一樣,并尊重我們的選擇。”陳容嬌的大兒子葉耀楊說。在部分人眼中,女方帶著孩子改嫁,其子女也應該隨夫姓。而葉耀楊兄弟倆依然用生父的姓氏。“說明他們重感情,懂得感恩,這個很好。”在徐麗漢看來,改不改姓并不重要,一樣將他們視同己出。在生活中,葉耀楊兄弟對徐麗漢就像生父一樣,做什么事情都會與他商量,聽取意見。
三十多年來,陳容嬌夫妻倆的子女們陸陸續(xù)續(xù)成家立業(yè),生兒育女。如今,這個原來十口之家,已發(fā)展到三十多人。每次相聚,一家人熱熱鬧鬧,充滿歡聲笑語。
“我們的孫子孫女,有的在讀大學,有的在念中學,有的還在上幼兒園,各個梯隊都有。”提到這些,陳容嬌和徐麗漢樂得合不攏嘴。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