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報記者 黃有劍
在康樂市場旁,有一名擺地攤賣包點的男人,他叫張志勁。二十多年前,他因車禍導致殘疾以及智力問題,家境困難。所幸,多年來,身邊的同學以及街坊紛紛熱心向他伸出援手,為其送上了一份份可貴的溫暖。
出生于1984年的張志勁,在2000年放學回家途中,騎車過馬路時不幸遭遇交通事故,留下殘疾。為增加家庭收入、補貼家用,多年來,他經(jīng)常與母親陳珍拖著手推車,到康樂市場周邊擺攤賣包點。
“花生包、奶皇包、叉燒包、蓮蓉包、花卷……”在張志勁的攤位,有一張紙皮,上面寫著售賣的包點品種和價格。春節(jié)年味愈濃,康樂市場周邊路段人來車往,甚是熱鬧,其攤位也陸陸續(xù)續(xù)迎來顧客。有時,母親要提前趕回家做飯或者接送兩個孫子放學,張志勁就獨自守著攤位。等到天色漸晚,再一步一步艱難地推著手推車往家里走去。
這對于走路一瘸一拐、行動不便的張志勁來說,是一件十分吃力的事情。一公里左右的路程,他得花費比常人多一倍甚至更久的時間。不過,讓張志勁及其家人感動的是,在擺攤賣包點的過程中,有不少市民街坊長期熱心幫襯他們的生意。
“他住在附近,經(jīng)常拖著手推車來到這里賣包子。有不少街坊出于熱心,走過路過,就會幫襯買上一兩袋包子……”1月18日上午,記者來到康樂市場時,現(xiàn)場一名商戶如是告訴記者。
“到他那買包子的,多數(shù)是老街坊。他說話不是很利索,腿腳也有殘疾,大家都力所能及地幫襯他。幾塊錢一袋包子,也不貴。”商戶梁姨表示,“我昨天剛從他那買了一袋包子,還沒有吃完。”
當天傍晚,記者來到張志勁的家中走訪。在光線不足、略顯黑暗的一處老舊民宅中,張志勁正準備吃面條??吹接浾叩皆L,張志勁及其母親都十分熱情。超一米八的高大個子、帥氣的臉龐,除了言語不清及走路不便,張志勁看起來與普通人沒什么兩樣。但與人交流明顯不順暢,而且走起路來,搖搖晃晃,讓人感覺隨時都可能跌倒。
“阿志腦部動過手術,現(xiàn)在每個月都要花費幾百塊錢買藥。家里還有兩個小孩要養(yǎng),全家靠我們擺攤,以及媳婦在飯店打工的微薄收入為生,生活艱難……多得他的老同學黃建琿等人和愛心志愿者,逢年過節(jié)都來慰問探訪,我感覺到非常暖心。”陳珍眼含淚水地告訴記者,在他們擺攤賣包點的多年里,許多老街坊亦熱心幫襯,助他們度過了一個個難關,“非常感謝他們。”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