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報記者 王永強 通訊員 黃瑛居
“每年夏至前后采摘益智子,而這段時間正是相對農閑時期,不會耽誤農時。”“益智子種植條件要求不高,比較適合農村留守人員。”5月16日,記者在封開縣羅董鎮(zhèn)思念村委會新豐自然村采訪時看到,這里的田間地頭、林蔭小道、竹林樹間到處都種滿了益智子,村民靠此項目戶均年收入增加1萬多元。
羅董鎮(zhèn)思念村黨支部書記黎錦南介紹,村里的益智子種植始于上世紀70年代,是當年的一位村黨支部書記前往海南參觀學習時,得知當?shù)赜幸环N名為益智子的藥材。于是引種試種到村里,經過50余年的改良推廣,村民們完全掌握了其種植技術,如今已經成為村民增加收入的主要渠道之一。
“目前思念村益智子種植片區(qū)以新豐自然村的一、二、三隊,羅床、雙味自然村為主,分布在新豐水庫和朝陽水庫周邊林地。300畝以上連片種植的有5個種植點,附近村民零散種植的也達數(shù)百畝。”黎錦南告訴記者,2021年全村累計種植面積達3000畝,種植農戶達350多戶,僅此項收入就達400多萬元。
記者了解到,這350戶種植益智子的農戶中,除了新豐自然村的61戶村民外,其余多數(shù)都是最近幾年才參與進來的。由于益智子對生存環(huán)境要求不高,加之管護寬松,收獲時又避開了農忙時節(jié),近年來在思念村的種植規(guī)模越來越大,成為村民致富奔康的好項目之一。
黎柳帆是思念村委會雙味自然村人,也是思念村委會副主任。她家種有15畝益智子,去年產量達6000多公斤,年創(chuàng)收約1.5萬元。思念村委會新豐自然村種植大戶盧禮和則種植了25畝益智子,去年產量達1萬公斤,創(chuàng)收約2.5萬元。
“我們種植益智子都已經有10多年的歷史了,每年收入都很穩(wěn)定。”兩人告訴記者,他們每年夏至前后就和家人上山采摘益智子,這樣不僅節(jié)約了雇傭村民的人力成本,而且還可以籍此管護一下益智子和林木的生長情況,一舉兩得。
“益智子一般種植在樹林或竹林下,包括樹空之間都可以種植,除了第一年播種或植苗外,以后每年均是自動出苗,第三年就可收獲。”封開縣羅董鎮(zhèn)益思益智子種植專業(yè)合作社社長袁銀嬌告訴記者,益智子鮮果每畝產量在400公斤左右,鮮品市場價格常年穩(wěn)定在2.5元/公斤左右,比較適合留守家庭以及50—60歲的人員種植。
目前,益智子種植業(yè)已經成為思念村村民經濟增收的主要來源之一。村民們依靠益智子產業(yè)紛紛蓋起來了小樓房、添置了家具,甚至購置了小汽車,走上了發(fā)家致富的道路。
在銷售渠道方面,由于益智子具有益脾胃、理元氣、補腎虛滑瀝等功用,可用于治脾胃(或腎)虛寒所致的腹瀉、腹痛以及食欲不振等病癥,深受市場歡迎。每到采摘季節(jié),來自兩廣地區(qū)的南藥收購商紛紛上門爭購。
“思念村的益智子產業(yè)已形成市場牽動合作社、合作社連接農戶的良好格局,由原來主要供應廣西南寧、玉林等市場轉為供應佛山、廣州等珠三角主要市場。”封開縣羅董鎮(zhèn)人大副主席、駐村鎮(zhèn)干部陳棣林表示,近年來,羅董鎮(zhèn)委鎮(zhèn)政府高度重視思念村益智子種植產業(yè)項目,采取多種措施幫助和扶持思念村發(fā)展林下經濟,2020年思念村還獲得了“肇慶市林下經濟示范基地”稱號。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