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報記者 楊麗娟
校外培訓機構于6月8日可恢復線下培訓服務,近一個月過去了,各培訓機構的防控工作做得怎樣呢?又是如何應對疫情帶來的發(fā)展危機?7月4 日,記者采訪了大型培訓機構海燕作文,了解相關情況。
當天上午,記者來到海燕作文碧湖校區(qū)看到,門前設置有測溫區(qū),放置有消毒液和備用口罩,學生要間隔一米排隊測溫,無異常后方可進入教室。 “如果發(fā)現(xiàn)有低燒的同學,我們會再次用水銀體溫計測量,確實發(fā)燒的,則要求家長領回家,接受進一步的觀察。”該校區(qū)教師龐林娟介紹。
記者看到,教室內控制好學生人數(shù),學生們保持距離上課。“上課時,老師在講臺上可以不戴口罩,但走到學生中間時一定要戴口罩。”龐林娟說,學生也比較自覺戴口罩。
收到復學通知后,海燕作文提前做好消殺工作,順利通過了驗收。龐林娟告訴記者,校內設置有防疫物資儲備點和隔離觀察室,防控物資齊全。每天上課前和放學后,會進行全面消毒,每次學生上完課,也會對教室進行一次消毒,確保防控工作到位。
“目前恢復上課的人數(shù)超過八成,學生和家長對學校的防疫工作比較認可。”海燕作文負責人呂海斌說,疫情期間,學校也開展了線上培訓,但大多數(shù)學生和家長積極性不高,開展效果不是很理想,都希望能盡快恢復線下培訓,恢復培訓后,很多學生都選擇回來上課。
近半年的暫停培訓,給很多培訓機構帶來生存危機。記者走訪我市中小型培訓機構時看到,部分小型培訓機構已經關門停業(yè)。呂海斌坦言,疫情對海燕作文的影響也很大,停課期間,20多名全職教師的工資照常發(fā),鋪面租金照常繳納,給他們帶來了不小壓力。
“有一個校區(qū)未減免,兩個校區(qū)減免四個月一半的租金,大家一起共渡難關。”呂海斌說,為了熬過“寒冬”,他們向銀行貸款200萬元維持運作,“在這個特殊時期,能夠繼續(xù)經營下去的培訓機構是很不容易的。”
記者了解到,為盡快恢復正常運作,擺脫眼前困境,海燕作文推出了優(yōu)惠獎勵政策,對恢復上課的學生,每人贈送500元獎學金券,可用于秋季培訓班。同時,暑假班打出5.8折起的優(yōu)惠折扣。“目前已經有不少家長咨詢報名。”呂海斌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