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品露脸国产在线,中文在线天堂а√在线,亚洲性猛交xxxx,在线看片毛片无码永久免费,中文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閑不住的農家人 過不完的好日子 ——懷集縣部分貧困戶脫貧致富紀事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位于懷集縣冷坑鎮(zhèn)的熔爐千畝現代化農業(yè)示范基地是貧困戶參與的扶貧攻堅新模式基地,每年可為參與入股的周邊8個村141戶貧困戶提供持續(xù)固定紅利,并接納300多名貧困人口就業(yè)。該基地的負責人羅德敏告訴記者,他們從大年初二就已復工,目前已有一半的土地種上了毛瓜、苦瓜、茄子、南瓜等,余下的土地準備種植水稻。

習近平總書記3月6日在講話中提到“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記者4月3日在懷集縣冷坑鎮(zhèn)、馬寧鎮(zhèn)和中洲鎮(zhèn)的部分貧困戶家里看到,雖然他們已經達到甚至超過了脫貧的標準,但他們并沒有甘于目前的生活水準,而是繼續(xù)向著發(fā)家致富的康莊大道前進,他們對美好的生活憧憬就是全市廣大扶貧干部工作的動力和方向。

位于懷集縣冷坑鎮(zhèn)的熔爐千畝現代化農業(yè)示范基地是貧困戶參與的扶貧攻堅新模式基地,每年可為參與入股的周邊8個村141戶貧困戶提供持續(xù)固定紅利,并接納300多名貧困人口就業(yè)。該基地的負責人羅德敏告訴記者,他們從大年初二就已復工,目前已有一半的土地種上了毛瓜、苦瓜、茄子、南瓜等,余下的土地準備種植水稻。

羅石生正在喂鴨。 西江日報記者 曹笑 攝

羅石生正在喂鴨。 西江日報記者 曹笑 攝

雖然當天下著大雨,但記者站在基地旁的混凝土路上看到仍然有不少農戶在田間勞作,今年52歲的貧困戶黃亞妹就是其中一員。聽說記者要采訪,拘謹的她像個孩子一樣不停地搓著手上沾滿的泥巴。

“這幾天下大雨,一閑下來反而不適應了,所以她一大早就來到了基地上班。”一旁的羅德敏告訴記者。

黃亞妹全家4口人,2個女兒一個兒子,2011年丈夫因病去世,這么多年來全靠她一個人撐著家里的重擔。按照扶貧政策,她除了享受各種補貼、紅利待遇外,還能享受就業(yè)安置政策。由于沒有技術,她在基地里主要從事施肥、除草等田間管理工作,月收入2200元左右。

今年19歲的盧建枝是黃亞妹的兒子,去年被扶貧工作隊推薦到肇慶市技師學院讀書,學習“數控車床”技術,雖然個子不高,但他平時愛好打籃球,是校隊中的活躍分子。在聊到以前的貧困生活時,盧建枝顯然記憶深刻。

“父親去世后,母親一個人每天累得不停歇,為了送我上學,大姐二姐都輟學了。”說到這里,盧建枝眼睛濕潤了:“我一定會努力學習,爭取早日找到工作,減輕家里的壓力,讓母親過上舒服的日子。”一旁的黃亞妹聽到后高興地笑了起來,“兒子很爭氣,我再苦再累也值得。”

今年51歲的倪超芳是黃亞妹的鄰居,兩家之間僅隔著一塊空地,她家的情況和黃亞妹極為相似,家中也有3個子女,也是丈夫病逝后家庭失去主要勞動力導致貧困。在扶貧工作隊的幫助下,倪超芳的兩個女兒都被推薦到肇慶市技師學院讀書,和盧建枝是同學。

“大女兒正在一家企業(yè)實習,很快就可以正式工作了。”倪超芳笑呵呵地告訴記者,苦日子過完了,剩下的好日還很長,她要看著3個子女成家立業(yè)過上幸福的生活。

在馬寧鎮(zhèn)的群龍村有一家永利鞋廠,占地面積2000多平方米,這在偏遠的山區(qū)農村里可不多見。鞋廠每年不僅為群龍村提供租金收入7萬多元,還解決了周邊250多名村民的就業(yè)難題。

今年53歲的貧困戶林天斌就在這家鞋廠工作,林天斌是一名殘疾人士,30年前外出務工因傷致殘后,家里的經濟收入每況愈下,很快陷入貧困狀態(tài)。

急在心里的林天斌拄著一根棍子跳到了田里,幫助妻子勞作,但3個未成年子女又要吃飯穿衣又要讀書,很難維持下去。2013年林天斌全家被納入低保,2016年又被納入扶貧對象,兜底政策讓他家的日子一天天好轉起來。

雖然不用再去田間勞作,但閑不下來的林天斌主動來到了永利鞋廠務工,雖然工資不是很高,但他仍然非常高興。“我想讓所有人都看到,我雖然身體殘疾但也能自食其力。”

記者在他家采訪時看到,林天斌的妻子和女兒正在一旁制作當地的特色糕點。“女兒很聰明,今年讀高三,希望能考上一所好的大學,畢業(yè)后回報社會。”林天斌告訴記者。

離開林天斌家后,記者冒著大雨驅車來到中洲鎮(zhèn)泰東村貧困戶羅石生負責的“嶺頭三鳥”生態(tài)養(yǎng)殖基地。

羅石生早年因子女上學、缺勞動力、缺資金和家人大病致貧,2016年被列為貧困對象后,扶貧工作隊幫助他申請到5萬元的小額貼息貸款,他以此發(fā)展小規(guī)模的養(yǎng)殖產業(yè)。一開始養(yǎng)殖基地只有300余只雞,但在扶貧工作隊的幫助下,去年5月份泰東村的32戶貧困戶組建了創(chuàng)客合作社,在合作社名下建起了一座占地面積25畝的“嶺頭三鳥”生態(tài)養(yǎng)殖基地,羅石生因為養(yǎng)殖技術好被推選為具體運營負責人。

“養(yǎng)殖基地運營僅半年就累計利潤5萬多元,預計全年總利潤不低于15萬元。”一旁的懷集縣扶貧辦工作人員梁家釗告訴記者,去年12月28日羅石生還受邀參加了廣東省2019年度“南粵慈善之夜”頒獎典禮,并在會上獲頒廣東省年度脫貧奮進人獎項,全省僅7人獲此殊榮。

說話間到了喂食水鴨的時間,羅石生拎起一大桶玉米走到養(yǎng)殖基地中間的一塊平坦地帶,他一邊向地面上拋灑玉米粒一邊嘴里發(fā)出“咕咕”的聲音,附近池塘里的500多只水鴨聞訊飛撲而至,圍在他四周不停地搶食。

喂完水鴨后,羅石生轉身回走,準備去另照料另一側的“嶺頭雞”,但成群的水鴨卻依依不舍地跟在他身后叫食。“它們都是我的朋友。”羅石生笑著告訴記者。

忙完基地的工作,羅石生回到辦公室,熟練地泡起了鐵觀音茶,端起淡綠色的茶水細品了一口后,羅石生感慨地說:“我喜歡這種清香,越喝越有味,就像我現在的日子一樣越過越美好。”

西江日報記者 王永強

西江日報、西江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
凡本網“西江日報”電子報,以及注明來源“西江日報”、“西江網”的所有文字、圖片、視頻及多媒體形式的新聞、信息版權均屬西江網所有。凡是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鏈接、轉貼、編輯或其它方式發(fā)布。已經被本網授權的,使用時必須做到:(1)注明來源“來源:西江日報”、作者信息“西江日報記者***”、相關圖片和視頻的出處及作者。(2)如修改標題,必須注明原標題。(3)如果從其他平臺間接轉載本作品,仍須注明來源“來源:西江日報”。
2.
本網未注明“來源:西江網”或“來源:西江日報”的作品信息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并不意味著認同其觀點或真實性,如其它媒體、網站或個人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行負法律責任。擅自使用西江網名義轉載或盜用西江網名義發(fā)布信息,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3.
本網轉載的部分文字、圖片、表情包、GIF動圖等作品素材來源于網絡,均為暫時無法找到版權來源,請作者或版權權利人聯系我們,以便發(fā)放稿費。
4.
如本網發(fā)布或轉載內容涉及名譽權等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
聯系人:羅小姐、陳先生(電話:0758—2722284)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版權聲明| 聯系我們| 友情鏈接| 事業(yè)單位

粵ICP備09102757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

本網站由肇慶市融媒集團有限公司(西江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者建立鏡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