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報記者 吳映霖 通訊員 楊志明
端州區(qū)2023年“小一”戶籍兒童招生工作日前完成,并向各校確定發(fā)布錄取名單。針對今年“小一”入學學位緊張情況,7月20日,記者采訪了解到,端州區(qū)采取了新建學校增學位、現有學校挖潛擴班及適當擴大班額等舉措,保障適齡兒童有學上、安心上。
戶籍適齡兒童增多
造成學位緊張
肇慶市龍禧小學位于端州城區(qū)中心地段,周邊居民樓眾多,因環(huán)境制約難再擴建,學位量十分有限,今年該校地段生報名數量約為其招生數2倍,學位緊張情況相比往年尤為突出。這種情況,在端州區(qū)多所公辦學校都有出現。
記者了解到,今年“小一”報名僅端州戶籍便有近萬名新生,相比去年新增了近2700人,需求增加35%以上。今年公辦學校小學六年級實際畢業(yè)了134個班,若按照標準班額計算的話,全區(qū)公辦學校一年級今年需開設約220個班,才能容納全部戶籍兒童。
學位需求增量“波峰”現象,造成今年招生形勢較為嚴峻。端州區(qū)教育局副局長馬乃棉表示,今年是“二孩”政策放開的生育高峰期迎來的第一年入學潮。有數據顯示,端州區(qū)2023年適齡兒童數達到了有史以來的最高值。同時,端州區(qū)“零門檻”入戶政策的實施,及端州教育質量的不斷優(yōu)化提升,也吸引了越來越多周邊縣(市、區(qū))的家長將孩子戶籍遷至端州。“多方面因素影響下,2023年、2024年或將為學位最為緊張的兩年。”
挖存量促增量再分流
確保應入盡入
結合現有實際挖存量、促增量,是端州區(qū)面對“小一”招生工作挑戰(zhàn)的主要解決思路。
4月上旬,端州區(qū)教育局公布了今年“小一”報名部分學校地段重新劃定或調整情況。如將周邊學校無法容納的生源,且相對就近的區(qū)域,劃入了新建的肇慶市第一小學信安校區(qū),緩解部分學校學位緊張壓力。
像市一小信安校區(qū)這樣的新建小學,端州區(qū)今年推進建設了3所,另外兩所則分別為市第十六小學江濱校區(qū)和肇慶市第一中學實驗學校祥和校區(qū)。端州區(qū)教育局教育股股長林德堅介紹,三所新建學校能為該區(qū)增設20個一年級班級、增添約1490個新生學位,緩解新增適齡兒童總數的35%左右。
除此之外,端州區(qū)還通過擴班、適當擴大班額等措施,進一步挖存量。
“我們通過將部分學?,F有場室改建成課室,新建的學校則透支未來場室,實現最大限度擴班。同時,基于不違反大班額比例逐年遞減的要求,并在起始年級不出現大班額的前提下,適度擴大班額,以此盡量接納更多生源。”林德堅坦言,雖然這樣做將為學校開班帶來各方面挑戰(zhàn),但這僅是面對今年生源特殊情況,作為過渡階段的應急之舉,各學校接下來都將努力克服困難。
記者了解到,在不影響正常教學的情況下,龍禧小學今年計劃將一間活動室改為課室,同時適度增加班額,最終增加了至少50個學位。作為新建學校的市一小信安校區(qū),因新校學位容納量相對寬裕,則由原計劃開設的6個班擴至10個班,以此實現學位增量。
部分生源超過其容納能力且難以再進一步挖潛增量的學校,則實施生源分流。如肇慶中學附屬小學、肇慶市第十六小學明月校區(qū)、龍禧小學、端城小學等4校均進行了生源分流。“可選擇的分流去向基本都是優(yōu)質學位。”林德堅表示,所有端州戶籍兒童都安排了公辦學校學位,但在今年特殊情況下,并不能保證全部學校都能安排地段生。
人性化調整+資源調配
讓適齡兒童安心上學
“可選擇的分流學校不方便老人家接送怎么辦?”“我不想大孩二孩在不同學校上學,不方便接送。”……這是近期家長得知孩子需分流時,反饋得最多的問題。
圍繞這些問題,端州區(qū)各校則根據學位實際情況實施“長隨幼”或“幼隨長”的錄取方案。同時,在現有經驗基礎上,進一步和公交集團溝通,在部分需求較大的小區(qū),開通定時定點的上下學專線,為家長學生服務,解決家長尤為關注的“接送難”問題。
隨著學校擴班擴額,如何保障教學質量也是值得關注的方面。記者了解到,端州區(qū)將實施“區(qū)管校聘”措施,根據學校情況相應增配教師。學校方面則可依托集團化辦學資源統(tǒng)籌協(xié)調使用、集團校間資源共享等優(yōu)勢,保障新擴班的教育教學質量。
像今年這樣的學位緊張情況,可能將持續(xù)多久?近幾年,全國生育率呈下降情況下,對教育發(fā)展來說又將有何影響呢?
“稍遠一點看,‘小一’學位需求‘波峰’可能將會慢慢下降,緩解緊張情況。但市民群眾對優(yōu)質學位及教育資源的需求,也將隨著‘波峰’推移至初高中。”馬乃棉表示,未來也有可能將部分小學資源逐漸整合調配至初高中,但這涉及整區(qū)教育資源的長遠布局,并非單一職能部門謀劃決定。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波峰”后新增的教育資源將不會出現“閑置”現象。
編輯 譚婷彥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