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李培根退休后,沒有選擇在縣城里過清閑安逸的生活,而是毅然選擇留在自己工作了26年的懷集縣甘灑鎮(zhèn)的貧瘠山村,李培根拿出3萬元的積蓄,租下了小布村50畝集體山地,開墾種下4000棵油茶樹苗和1500多棵杉樹苗,踏上了繼續(xù)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道路。李培根退休后的行動閃耀著黨性的光芒,他用樸實的為民情懷,詮釋一名共產(chǎn)黨員的初心與使命。
部隊錘煉 退伍回鄉(xiāng)踐擔當
李培根于1976年2月應征入伍,六年的部隊生涯,讓一個農(nóng)村娃成長為一個不怕犧牲,敢于擔當?shù)那嗄辍?982年,退伍后的李培根回到生他養(yǎng)他的家鄉(xiāng)懷集大崗鎮(zhèn)工作。
1988年適逢招聘干部的機遇,李培根如愿取得了正式干部編制,隨后當上了大崗鎮(zhèn)武裝部副部長。1992年,李培根被組織調(diào)到了條件相對較為艱苦的山區(qū)鎮(zhèn)甘灑鎮(zhèn)當武裝部部長。
“當接到調(diào)令的時候,我遲疑了,但自己內(nèi)心想,部隊和組織培養(yǎng)了我這么多年,思想境界應該比一般的干部更高才對,所以我義無反顧地前往組織需要我的地方工作。”李培根是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而且一干就是26年,甘灑已成為他的第二故鄉(xiāng)。
“李培根在我們這里連續(xù)擔任了20多年的領導干部,他做群眾工作是有一套的,處處為群眾著想,受到了甘灑鎮(zhèn)廣大干部群眾的贊賞,我們年輕一代的鄉(xiāng)鎮(zhèn)干部在他的身上學到了不少東西,特別是他的那份為民情懷,深深地感染著我。”與李培根共事20年的甘灑鎮(zhèn)委副書記陳學棟如是稱贊。
2011年冬,時任甘灑鎮(zhèn)人大副主席的李培根到小布村下鄉(xiāng)調(diào)研工作,得悉該村集體收入較低,連忙追問原因。“小布村集體資源比較少,所以村集體收入沒怎么增長。而村中有一處50畝的集體山地很多年了也沒能租出去。其實很多投資者都去看過了,就是沒有回音,可能是嫌棄那塊山地過于貧瘠,也過于小的緣故吧。”小布村支書高錦彬如實說道。
“過幾年我就退休了,我租下來吧!”李培根爽快地為小布村解決了這個集體山地出租難題。2012年,從領導崗位退下來的李培根拿出3萬元的積蓄,租下了小布村50畝集體山地,開墾種下了4000棵油茶樹苗和1500多棵杉樹苗。
退而不休帶領群眾脫貧
“哇,你們這么勤快剝油茶籽殼的?”2017年冬,屈東村村支書董錦賢去到雙白塘油茶樹種植基地,看到正忙碌著的20多個村民夸贊說。
一位村民答話道:“我們是為李培根剝的呀!”“錯了,你們是為自己剝呀!他除了支付你們的工錢,賺到的錢已經(jīng)所剩無幾啦!”董錦賢放大嗓門嚷道。
據(jù)了解,油茶樹產(chǎn)出起 碼需要5年時間,從2012年開始,李培根每年需要支付給貧困戶2萬余元用于基地除草。2017年起,這個基地開始有產(chǎn)出,收得茶籽300多斤,2018年進入豐產(chǎn)期,收得2500多斤。如今,油茶樹已經(jīng)掛滿了即將成熟的果子,有望在今年有好收成,山腰間路徑旁的杉樹郁郁蔥蔥,長勢喜人。
“李培根知道我家經(jīng)濟拮據(jù),所以每年都請我來種植基地除草,這兩年種植基地的收益幾乎都支出在我們工錢和山地租金上。”屈東村村民鄧威清感動說道。
“我退休后就長住在這里,每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兒,感覺身體比退休前好了很多,頸椎疼痛感消失了,腰部酸疼的跡象也沒有了。我當初租山地種油茶樹主要是出于三個考慮:一是讓小布村增加集體收入;二是讓屈東村貧困戶在家門口解決就業(yè),改善生活;三是退休后還有點事干,并沒有考慮能賺多少錢的問題。”頭發(fā)花白但精神奕奕的李培根告訴記者。
李培根語重心長地說:“贏得百姓的尊重,不在于你當了多大的官,而在于你心系百姓,為百姓多做事。”李培根退而不休,退崗不退責,展現(xiàn)了一名退伍軍人、老黨員、老干部的無私奉獻的本色。
西江日報記者 劉浩輝 通訊員 高健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